首页|招生动态|招生政策|走近武大|信息公开|反招生诈骗专栏|下载专区

历史学院

发布时间:2012-02-13 13:13:15  点击数:

 

历史学院

历史学院的前身是1913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设立的历史地理部。1930年国立武汉大学设立史学系,1953年改名历史学系,19981月改建为历史文化学院。19994月,与中文系、哲学系等共同组建人文科学学院。20038月,撤销人文科学学院,历史学科单独组建为历史学院。

学院是国家首批文科基础学科(历史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8年入选国家级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历史学专业是教育部“质量工程”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国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两门课程是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学院拥有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与“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同时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世界史),3个湖北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3个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简帛研究中心、科技考古研究中心、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是全国高校同类学科中专业门类齐全、整体实力较强的院系之一。

学院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基础扎实、学风严谨、重点突出、各有专攻又紧密合作的高水平教学与研究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7人,其中教授32,副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30人,91%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拥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2名,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3名,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1名,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1名。先后有3人入选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2人入选珞珈杰出学者,8人入选珞珈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入选霍英东教育基金项目,7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绝大多数教师有在国外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讲学、访问的经历。

2003年以来,学院教师在海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6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200余部。国家级和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4600多万元。其中,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专项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5项,国家新闻出版重大科技工程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4项,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程4项,《清史稿》修订工程4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0项等。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52项,其中,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18项,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3项,全国重大考古新发现2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院还创办《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人文论丛》、《简帛》等学术集刊及“简帛网”、“中国中古史研究网”等学术网站。其中,《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人文论丛》、《简帛》入选CSSCI学术集刊刊源。

近十年来,学院根据新的形势发展和社会需要,在历史学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改革与创新,提出“三基” (基本理论、基本史料、基本技能)、“四性”(系统性、科学性、思辨性与交融性)的历史学人才培养新理念,在国内首创“世界史试验班”,强化外语的学习;重视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注重基础的训练与原典的研读,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推出“本科生学术导师制与学年论文制”、 “校外专家讲座制度”、“本科生科研基金制”、“历史文化节”、“学长制”等人才培养新举措,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大大提高了学院的本科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培养出来的本科毕业生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大多到国内外名校读研深造,也有一部分直接就业,受到相关用人单位好评。

学院与20多所海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学院资料室拥有各类中外文藏书13万多册,中外文期刊400余种;其中外文图书14000余册,外文期刊4500余册。文物陈列室的各类馆藏文物达8100多件。建有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和计算机房,拥有服务器、计算机及辅助设备300多台套。这些藏书、文物和设施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本科专业:历史学基地班、世界历史试验班、考古学,均按历史学基地班专业大类招生。

学院网址:http://www.history.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475168752695

电子邮箱:whdxlh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