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学校起始于1871年美国哈佛大学,至今有130多年的历史。暑期学校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越性逐渐被多数高校所认识,暑期学校在美国开始变得普遍。例如加州在1959年通过“美国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以立法方式要求州内“各公立高等学校以及力所能及的私立院校在夏季开设折合四分之一年、半个学校或四分之三学期单元值的学术课程”,从而使得加州高校和中学的学生在暑期跨校自由选课学习成为可能;耶鲁大学也于1970年左右开始举办暑期学校。暑期学校形成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性。暑期学校打开围墙既面向本国其他高校和社会开放,也向世界开放,努力吸引全世界优秀学子加入。开放入学、学分互认和多样化的学生群体是暑期课堂的重要特征。
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实现武汉大学优质教学资源与社会共享,武汉大学每年举办“暑期学校”,在暑期(一般7月1-28日)继续开设通识选修课,并鼓励开设研讨课程、实习实训课和重修课程。暑期开设的课程实行网上选课,包括通识选修课、研讨课程、实习实训课以及重修课程。研讨课程指能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视野的“学科前沿课程”,以研究性、探究式、互动式的教学为主。为保证有充足的教学资源供学生选课,要求各学院(系)应至少开设一门课程。暑期开设的所有课程面向校内本科生,所获学分和成绩直接计入个人成绩系统;通识选修课程和“研讨课程”同时面向部分优秀“七校联合办学”学生开放,所获学分和成绩转入对方学校予以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