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孩子到武汉大学,我听了家长学校的课,很受启发。作为家长,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的确应该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开学第二周,《武汉大学报》收到了一封来自2010级新生家长的来信,他还给报社投稿,写下了自己的心得。
“家长学校”确实给新生家长送来了“及时雨”。“听说这里举办家长学校,给我们新生家长上课,就立马赶来了。”新生报到时,记者在采访途中就遇到过一对湖南新生的父母,正匆匆赶往动力与机械学院会议室,而那里早已黑压压坐满了新生家长。
“我们从树立健康新概念、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子女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转变、加强家校合作搞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几方面同家长进行沟通。同时进一步提醒家长,孩子刚进大学,有可能因为角色变化和对新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不适应而产生种种困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赖海雄对记者说。
为了让新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种种知识,从2005年起,他们每年迎新都举办家长学校,编印《家长学校报》和《家长手册》,人手一册,从适应、学习、情绪、人际关系、心理因素、家庭环境等近10个方面,向新生和家长详细列举了大学生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在9月6日到8日迎接新生的那几天,大多数学院(系)都以不同形式开办了这样的“新生家长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章星波、王铭、齐华勇等分别到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法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等学院开课。“这是家长们都应该上的一堂课。”一位湖北家长表示。
打开那份对开八版的彩印报纸《家长学校报》,学校对学子及其家长的关切之情跃然纸上:《大学期间:来自父母的关心仍重要》、《家长学走四步棋》、《培养高情商的孩子》、《中国式家长的八大典型特征》;一个大二学生的感言《就业是大学校园生活质量的试金石》,一个学生想对家长说《放手也是一种爱》,心理教师的《不做情绪的奴隶》和教育专家的《自己要对自己负责》……篇篇情真意切又专业老道,版缝还有10道《父母教育方法自测题》。
家长学校想要解决大学生存在的适应不良、焦虑症、抑郁症、网络依赖症等心理问题,通过与家长面对面授课,为家长们阐述了家庭教育与孩子心理健康的关系。一2010级新生辅导员说,“原是给家长开的课,没想到一些新生也来听,效果真好!”
来自辽宁沈阳的新生家长刘文玉握着赖海雄的手说:“这份报纸对于我们家长来说非常及时,非常有益。”
(珞珈新闻网 2010年9月17日 作者: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