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搜索的关键词
首页 - 附件 - 正文
武汉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化学专业)

2020-05-05 18:12

阅读量: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要求,加强强基计划招生和培养的有效衔接,特制定培养方案如下。


化学(强基计划-星拱班)

一、基本情况

1.专业简介

学科历史悠久,学科实力强。武汉大学化学专业最早可以追溯到1893年的化学学堂,是中国最早培养化学人才的摇篮之一。武汉大学化学系建系以来,著名化学家王星拱教授、曾昭抡院士曾在化学系任教,对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学风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化学学院桃李满天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化学业人才和优秀的科技和企业领导骨干。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有15位是化学学院的毕业生或教师,其中:曾昭抡、庄长恭、纪育沣、柯俊、彭少逸、陈荣悌、查全性、王佛松、游效曾、江元生、钱保功、卓仁禧、张俐娜13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梁骏吾和张高勇2人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化学专业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涵盖了物理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5个二级学科;材料化学与物理和应用化学为博士点;化学工艺为硕士学位授予点。1985年起设立化学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化学专业2013年进入全球ESI世界前100名(前千分之一),US News化学专业全球大学排名第50位(2017年)。

学院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将科学研究方向和企业生产难题引入本科生实验,实验室全面向本科生开放,本科生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已经形成化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的显著特色。化学专业2008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13年获批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建设试点,2016年首批通过全国高校化学专业试点认证(第三级),有效期20171月至202212月;20201月,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科生学位授予专业2个:化学(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应用化学。

硕士生学位授予专业10个: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化学工艺、应用化学。

博士生学位授予专业9个: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应用化学。

2.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雄厚。学院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国家级教学资源。现有专任教师138人,其中,40岁以下占比41%40-50岁占比35%。院士、长江学者、杰青、国家教学名师等国字号人才占比23.2%,高层次人才100%参与本科教学。

3.教学及科研条件资源平台

平台资源丰富。化学学院是国家“211”和“985”重点建设单位,是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专业点之一,有1个国家级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2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北省工程中心。有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一)本科阶段

培养具有坚定民族精神和开阔国际视野、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

(二)研究生阶段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素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2.掌握本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熟练的实验技能和先进的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取得创新性成果。

3.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4.身心健康。

(三)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办法

学院牢牢把握强基计划“为国选才”和“三有”(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目标和定位,将之贯穿强基计划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全方位。

1.本科第一期分流(本科一年级下学期)

本科一年级下学期,学院对照“为国选才”和“三有”——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标准,对“化学专业强基计划-星拱班”学生进行考核,主要考察学生思想道德品格(是否以国家利益为先)、学科兴趣(对化学是否兴趣浓厚)、志向(是否有明确的为国服务志向,是否甘愿坐“冷板凳”)、学业成绩等,通过查阅学生成长档案、召开师生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现实表现。不符合强基计划培养目标和定位的学生分流到化学专业普通班。如有空缺名额,则从化学专业学生中择优遴选。

2.本科中期分流(本科二年级下学期)

本科二年级下学期,学院组织专家对“化学专业强基计划-星拱班”学生进行综合考核,主要考察学生思想道德品格、志向、学业成绩等,学生进行个人陈述和面试答辩。不合格强基计划培养目标和定位的学生分流到化学专业普通班。

3.本硕博衔接培养遴选(本科三年级下学期)

本科三年级下学期,实施“本硕博衔接培养”遴选。

1)“化学专业强基计划-星拱班”课程成绩在前50%者,自动入选。

2)对其余学生,学院根据学生课程成绩(占90%)、科研成果(占7%)、综合表现(占3%)计算初评分,并组织专家面试,对学生的科研潜力、知识基础、心理素质、英语水平、表达能力等进行全面考核。总成绩=初评分×50%+面试成绩×50%。学院按申请者总成绩的高低,择优选拔。

3)入选者进入本硕博衔接培养阶段,未入选者分流到化学专业普通班。

4.本科四年级及研究生阶段考核分流

学院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思想品质、兴趣志向、课程学习、科研开展情况等,着重在研究生中期考核、学位论文开题、论文评审、论文答辩等重要环节进行。对不符合强基计划培养目标或不适宜继续攻读学位及培养过程中违反学术道德、不遵守学术规范,涉及学术不端的培养对象,视情节予以分流或淘汰。

5.动态进出办法

1)学院每学年组织一次评审,对不符合强基计划培养目标和定位的学生,学院予以转出,分流至化学专业。

2)学院每学期清理学分,对有挂科或违纪的学生,转出“化学专业强基计划-星拱班”,分流至化学专业普通班。

3)“化学专业强基计划-星拱班”学生如本人申请,经学院批准,可以退出星拱班,转到化学专业普通班学习,但不再享受强基计划相应政策。

4)对学习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的化学专业其他班级学生,如符合强基计划培养目标和定位,可以“申请+考核”的方式,转入强基计划-星拱班学习。

(四)本硕博衔接阶段(本科第四年)

通过本硕博衔接培养遴选的“化学专业强基计划-星拱班”学生,在本科四年级进入本硕博衔接阶段培养,享受硕士生待遇(获一次性奖学金6000元)。

双向选择确定博士生导师。按照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标准,遴选导师,确保学生今后能为国服务。学生根据专业志向,从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学、应用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等专业方向中选报一个作为研究生阶段专业,并采取学生与博士生导师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博士生导师。每一位博士生导师每年最多只能招收一名本硕博衔接培养学生。

确定研究方向。以分析化学为例,学生从以下研究方向中选择其一:生物样品前处理与分离技术、生物医学检测试剂与探针、现代仪器分析及分析仪器研制、实时原位检测与重大疾病分子诊断方法、生物电分析化学、现代色谱学及分离科学与技术、等离子体光谱/质谱分析、分子光谱分析。

学习研究生课程。以分析化学为例,主要包括专业英语、合成化学、理论化学、现代仪器分析方法与实践、高等分析化学、分析科学进展、化学前沿讲座、博士综合课程、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等。

完成本科毕业论文,通过本科毕业答辩。毕业论文训练时间为16周,参加学院组织的本科毕业论文公开答辩。

(四)研究生阶段

从研究生一年级起,按博士研究生管理,享受博士生待遇。

三、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

(一)本科阶段

学制4年。学生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要求的实验和实践性课程,包括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科研能力训练与实践、毕业论文,以及生产实习和社会调查。科研能力训练与实践成果可以用来取得创新学分;毕业论文训练时间为16周。

修满140学分,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即可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二)研究生阶段

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年限一般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8年。

学生完成所在专业博士阶段课程学分学习(32学分,本硕博衔接阶段完成),并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博士生阶段其他必修环节学习,包括学科综合考试、学术交流、学期学术报告、实习实践(担任助教、助研)、文献阅读,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过程检查、预答辩、答辩等,授理学博士学位。

四、培养方式

(一)继续实施学分制、主辅修制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武汉大学就率先实行学分制,建立了导师制,并创建了主辅修制。学校扩大了学生根据兴趣选课的范围,本科生学习年限弹性化,学生可以提前毕业,也可延长学制二年毕业。学校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辅修其他专业,开设了主辅修双休日班,到达相应要求的学生可以获得辅修证书或双学位证书。

(二)名师担任首席教授,学业导师全覆盖

学院邀请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庄林教授担任“化学专业强基计划-星拱班”首席教授,兼任该班班级导师。

实施烛光导航工程,国字号人才担任学业导师,从进校开始一对一全程指导学生,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化学强基计划-星拱班”新生入学起,学院安排国字号人才和二级教授担任学业导师暨烛光导航师,一对一指导每一名学生,贯穿本科四年,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做到全覆盖。烛光导航师定期与学生交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与特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专业学习、科研能力、思想道德、人生规划、生活以及心理等方面进行引导,帮助解决学生发展中的实际困难、思想困惑和具体问题。

(三)小班化教学、小班化管理

“化学专业强基计划-星拱班”学生进校后,单独编班,小班化管理。化学专业大类平台理论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已实行分级教学,分为ABC三个级别,A级为最高级。学院安排“化学专业强基计划-星拱班”学生选择最高级别的课程学习,名师担任主讲教师,小班化教学,开设研讨课,强化双语教学。

(四)强化思想引领,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紧紧围绕强基计划培养目标和定位,坚持立德树人,牢固树立学生报效祖国、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的理想、信念,与国家重点研究项目、重点单位联合,设立强基计划实习实践基地,分阶段组织“化学专业强基计划-星拱班”学生赴基地参观、实习、实践,培养学生“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精神,牢固树立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的意识。利用学院“专家午餐会”、“化学科技创新文化节”、“清泉计划”等知名品牌和学生社团,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让“化学专业强基计划-星拱班”学生了解国情、社情,读懂中国,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五)强化教学科研协同育人

1.科研反哺教学,做到“三个转化”。学院将科学研究实质性地纳入教学过程,将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将教师科研课题分解为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将科研设施转为化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实现了优势科研成果和科研资源向教学的转化,达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学院科研实验室、基础教学实验室面向“化学专业强基计划-星拱班”学生开放,学院特别设置全天候开放自主科研实验项目,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段在实验教学中心自主进行实验实践。

2.通过“三个结合”,实现“三位一体”。加强课堂教学平台、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将基础知识、学科前沿与探索创造相结合,将校内平台与科研机构、企业公司相结合,多角度、全方位、全面提高“化学强基计划-星拱班”学生培养质量。

3.夯实学科基础,科研能力训练全覆盖。本科一年级开设基础化学实验,强化基础训练;二年级开设综合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三年级开设“科研能力训练与实践”必修课,强化学生科研能力训练,做到“化学强基计划-星拱班”学生全覆盖。

4.强化实习实训,产学研协同育人。与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及部分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合作,如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安排“化学强基计划-星拱班”学生在本科阶段利用第三学期和暑期进行为期4-8周的实习实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5.参与重大科研,参加创新项目。学生进入本科二年级以后,在学业导师的指导下,逐步进入科研实验室,适度参与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研究,到本科三年级末,所有学生应全部进入科研实验室,并主持或参加至少一项国家级或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六)倡导个性化发展,鼓励跨专业选课

学院允许学生选修其他理科学院的大类平台(专业核心)课程,所得学分可计为其专业必修课学分。对于专业选修课灵活性更大,学生除了可以在本院开设的20门选修课中选修其中6门以外,还可以将化学类其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甚至其他理科学院的专业必修课作为其专业选修课。这些措施使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学习,自行定制最适合其个人兴趣和发展规划的课程表,是落实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培养领袖型人才的重要举措。

(七)加强国际交流,组织赴海外名校学习

利用学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签订的合作交流协议(2020-2022年),成建制派出“化学专业强基计划-星拱班”学生在本科阶段赴海外名校交流学习,鼓励并支持学生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和武汉大学的资助下赴海外名校学习交流,实现本科阶段该班学生100%赴海外名校交流。

(八)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做好持续改进

利用学校信息平台大数据,建立“化学专业强基计划-星拱班”学生及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和数据库、导师及毕业生人才数据库;收集、整理分阶段人才培养数据,定期召开专题教育教学研讨会;探索建立强基计划质量监测点和信息及时反馈机制,不断完善培养方案,持续改进招生和培养工作,探索适应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的强基计划人才培养模式。

五、课程设置

(一)公共基础课程

英语、高等数学A、线性代数A、大学物理A、写作与沟通等。

(二)通识教育课程

基础通识课程2门: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自然科学经典导引,核心通识课程3个模块: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社会科学与现代社会。一般通识课程4门:化学实验安全技术、魅力化学、当代化学、科技论文阅读与写作。

(三)专业教育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科研能力训练与实践、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生物化学、化工基础、有机波谱分析、分子模拟实验等。

(四)特色课程

1.特色必修课包括科研能力训练与实践(创新创业类课程)、分子模拟实验。

2.提供多达20门特色专业选修课供学生自由选择(6门),包括配位化学、晶体化学、催化与表界面化学、金属有机化学、有机硅化学、电厂化学、化工制图、高分子工程、计算化学、应用化学实验、显微与微结构分析、环境监测等。

3.学院允许学生选修化学类其他专业甚至其他理科学院的大类平台(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必修课作为其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程。理论上,其他学院、其他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都可能成为“化学专业强基计划-星拱班”的特色课程。

六、配套保障

(一)组织保障

1.成立领导小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学院相关教育、教学人员为组员。领导小组从学院层面统筹规划,保障国家、学校政策落地落实,组织阶段性考核,协调学校有关部门等。

2.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相关课程责任教授、学院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成员共同组成,“化学专业强基计划-星拱班”首席教授任委员会主任。负责强基计划各阶段培养方案的制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二)经费保障

在国家、学校专项经费的支持下,学院按一定比例投入配套资金支持,专项用于“化学专业强基计划-星拱班”学生培养,包括本科生基础培养费、实习实训费用、海外交流专项经费、科研训练费用、实验室运行费等。预计该班学生本科阶段人均培养费达10万元。

(三)师资保障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庄林教授担任“化学专业强基计划-星拱班”首席教授,兼任该班班级导师。

学院安排国字号人才和二级教授担任该班学生学业导师暨烛光导航师,从大一进校开始进行一对一指导。

作为国字号人才的学业导师,指导学生在本科阶段开展科学研究,参与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研究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在确定研究生导师之前,按照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标准,遴选博士生导师,然后进行学生与导师双向选择,确保学生毕业后能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

(四)政策保障

1.免试推荐研究生。在学校政策支持下,通过本硕博衔接培养遴选的“化学专业强基计划-星拱班”学生,100%免试推荐攻读本院研究生,并优先选择博士生导师。

2.本硕博衔接培养。入选本硕博衔接培养的学生,本科四年级进入本硕博衔接阶段,边准备本科毕业论文及答辩,边学习研究生阶段课程,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可专心从事科研,早出科研成果。

3.学生在大学四年级享受硕士生待遇,进入研究生阶段后,按博士生管理,享受博士生待遇。

4.本科阶段,100%安排海外名校交流学习。研究生阶段,优秀推荐赴海外名校公派留学。

5.设置强基计划-星拱班专项奖学金,用于奖励该班优秀学生。在学校政策支持下,提高该班奖学金名额及金额。

(五)其它激励机制

1.提高该班授课教师的本科教学薪酬。

2.设置专项奖教金,用于表彰承担强基计划-星拱班教育教学任务的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

3.鼓励教师积极进行强基计划专项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定期进行奖励。

4.采取学生评选的方式,评选出“我最喜爱的老师”,以精神激励为主的方式,表彰相关教师。

5.积极联系国家重点科研机构,来院设置专项奖学金,接受该班学生前往实习实训,或指导学生进入相关课题组参与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研究。

6.强基计划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时,应对其博士生导师进行博士生招生指标补偿(须学校或教育部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