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2022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优化专业结构,增加热门专业招生计划,推出系列招生政策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一、根据国家需要,优化专业结构,新增6个专业。
新增的6个专业分别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智能制造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智能建造,中国共产党历史,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弘毅学堂PPE试验班)。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针对大数据产业迅速增长的趋势,培养为IT企业、大型工商企业提供大数据支持的专业人员。智能制造工程专业面向国家制造强国战略需求,填补智能制造领域新型人才需求。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紧跟我国能源安全新战略,推送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解决新能源领域瓶颈问题。智能建造专业为建筑业、高新技术业完成复杂建筑工程提供有力人才。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趋势,培养党政管理、科研、教学、编辑出版、企事业党建等方面党史党建专业人才。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弘毅学堂PPE试验班)服务于国家宏观战略,培养精通“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的跨学科人才。
二、响应社会需求,增加热门专业招生计划。
在保持分省招生计划稳定的基础上,我校优化了招生计划结构,增加口腔医学、弘毅学堂试验班、计算机类、法学、经济学类、新闻传播学类等热门专业招生计划数,增加400个,总数达2833个。针对各省考生喜好,对受考生欢迎的专业增加招生计划人数,优化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的学科分组,更好地满足考生需求。
三、助力学生成长,推出系列招生政策。
一是继续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全校133个本科专业按照63个专业大类面向全国招生。二是进校二次选拔进入优质专业机会多。弘毅学堂7大试验班(人文科学试验班、理科试验班、工科试验班、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试验班、PPE试验班、PLE试验班、数字经济试验班)面向全校新生进行二次选拔,此外还有国际法试验班、涉外法律人才双学位试验班面向所在学院新生进行二次选拔。三是新增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进校二次选拔。作为全国首批设立、湖北省唯一的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开设了软件工程专业(智能物联网新型平台软件方向)、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时空信息处理行业应用软件方向)2个专业方向,分别面向计算机学院、全校理工科新生进行二次选拔。四是继续对竞赛获奖学生实施优惠政策。获得五大学科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的新生,进校后可优先进入弘毅学堂理科试验班和工科试验班,2021年有106名新生因此受益。五是开设大学先修课。探索高校对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指导,加强高校与高中的有效衔接,为部分学有余力的高中学生提供通识导引、学科导论等的课程。采取教师远程授课和学生线上慕课自学相结合,助教线上答疑、组织小班研讨等方式实施,目前已有131名预备保送生参加了5门先修课的学习。
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人才培养质量优良。
一是继续实行“转出无门槛、转入有要求”的转专业政策。学生除了可以在本专业大类中选择专业外,在大一下、大二下各有一次转专业的机会。2022年有580名学生顺利转入心仪专业,成功率62%。二是弘毅学堂作为武汉大学实行大类招生、分类培养和跨学科培养的试验区,成为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弘毅学堂倡导博雅型教育和研究型学习理念,全方位开展导师制、书院制的教学与生活,实施精英教育、个性化培养、国际化办学。三是通识教育全国领先。武汉大学以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打造了一批具有武汉大学特色的标杆性通识“金课”,构建了完整的通识课程体系,即4大领域、2门基础通识课程、47门核心通识课程和373门一般通识课程。我校自2018年起面向全体大一学生开设了《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自然科学经典导引》,这是中国内地首次开设全校本科生的通识必修课,采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方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四是打造高质量的课堂,将最优质的师资投入到本科教学中。高层次人才、教授均为本科生上课,将专业前沿成果引入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进展,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实践。例如,武大有一门被称为最奢侈的基础课,就是七位院士合力为本科生讲授的《测绘学概论》,这门课程从1997年9月便开始开设,至今已有25年。五是“启明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学生科研成果达到新高度。今年由武汉大学在校学生为主体自主研发的“启明星”微纳卫星成功发射,前后共有50多名本科生、研究生参与研制,这是全国首个“学生造”遥感卫星。武汉大学积极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为本科生配备专业导师,各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全部向本科生开放,提供专项经费、技术条件等,加大对学生和指导老师的奖励力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结果中,我校居全国综合排名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