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搜索的关键词
像他们一样优秀——“学霸牛人风云学子”等你来

2014-06-13 11:34

阅读量:

   近年来,致力打造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的武汉大学,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努力培养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拔尖人才,让每个学生拥有自己成长成才的舞台,涌现出一批批“学霸、牛人和风云学子”。

    学校所有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平均比率是95%,院士、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和全国教学名师都上本科课堂。学校还通过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常年邀请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学者、企业高管、政府高层来校演讲或授课。
    为了让本科生有机会从事创新实践和科研活动,学校还从制度、经费、师资、设施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拨款逾200万元设立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内的所有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投资1900万元建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
    学生入校后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和特长跨专业选修第二学位;实施按大类招生,规定本科课程均打通专业限制;不同学科专业之间可相互选课;鼓励教师吸纳本科生参与他们的科研项目……一系列创新性教学管理制度的设计,为不同目标追求的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
    目前,约15%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了双学位和辅修学习,每年参加的学生达1800人。在培养方案设计上,学校将选修学分的比例扩大到文科不少于40%,理工医不少于30%,允许和鼓励学生在全校范围内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学校探索建立以问题为中心的培养模式、跨学科培养模式和中外联合培养模式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相继开办了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等8个跨学科人才培养试验班,形成信息化测绘人才等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设立了一系列的国际特色班和国际联合培养项目,为不同知识基础、个性特质、发展追求、专业兴趣的学生提供多形式、多路径的成才渠道。

 

武大学子“恋爱神器”获微软“创新杯”中国赛区特等奖

图片2.jpg

    “敢不敢在‘蜜蜜’上谈场恋爱!”近日,这句“爱的宣言”在大学生中传得十分火热。宣言的主角“蜜蜜”,则是刚刚获得了2014微软“创新杯”中国区总决赛“最佳创新”特等奖的一款手机应用,该应用的研发团队“Wuluo Studio”,是来自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2011级的4名本科生:谭均升、殷源、吉培轩、杨磊。
    “‘蜜蜜’的产生,源于殷源和他女朋友的一次突发奇想。”谭均升告诉记者,殷源的女友在长沙,为纪念两人的爱情,让彼此都能随时感受到对方的存在,去年暑假,殷源做了一款方便情侣私密聊天的手机APP。谭均升得知后,和其他几名伙伴用半年时间对该应用进行了完善。
    据谭均升介绍,除基本的聊天功能外,“蜜蜜”最大特点是拥有强大的互动中心,情侣们可以一起玩游戏、追踪彼此的方位,其中可供情侣同时作画的“在线涂鸦”板块,是目前所有手机应用都没有的。“我在手机上画画的同时,你的手机会马上显示出来,还可以跟我一起画完这幅画,就像在眼前一样。”谭均升说,“蜜蜜”还有很强的私密性,除情侣双方外,其他人看不到发布的照片等个人信息。
     “‘蜜蜜’需要通过手机号注册,一个号码只能注册一次。如果你想换恋人的话,只有重新换个手机号了。”谭均升笑着说,不少用户认为这样可以验证情侣双方对感情的忠诚度,所以喊出了“敢不敢在‘蜜蜜’上谈场恋爱”的口号。据了解,这款3月份推出的APP,发布第一天就有2000多户的下载量,目前已经有2万多个注册用户。
    4月29日,“蜜蜜”团队带着这款应用参加了2014微软“创新杯”中国区总决赛,获得了“最佳创新”特等奖,将于今年7月赴美国参加全球总决赛。据悉,这届“创新杯”开赛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300所高校的1483件作品,吸引了超过8000名中国学生参赛。谭均升告诉记者,截止到目前,已有3家公司有意投资“蜜蜜”,两家广告商想投放广告。

   

 武大学子马鸿旭夺冠《天才知道》

图片1.jpg

    2013年,中国教育电视台全国大学生大型益智节目《天才知道》第一季迎来收官之战,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8所知名高校的“学霸”向第一季全国总冠军发起冲击。第一季单场得分王、我校学生马鸿旭以一题优势击败北京大学单场冠军严堃,摘得《天才知道》第一季总冠军,并为武汉大学赢得了15万元的公益助学金。
    《天才知道》是中国教育电视台为大学生量身定做的全国首档大学生大型益智节目,各大名校学子的表现尤其受到家长学生们的关注,在节目中表现惊人的马鸿旭更是在观众心中赢得了“大神”的称誉。在赛前《天才知道》发起的“预测谁将是第一季总冠军”的网络投票中,严堃、马鸿旭人气高涨,被认为是热门夺冠人选。马鸿旭说,“我就是代表珞珈山来挑战未名湖的,我非常渴望在总决赛和严堃来个车轮大战。”
     “巅峰对决”现场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经历残酷的淘汰赛后,马鸿旭和严堃在冠军争夺中“如约”相遇。在“轮答题”、“共答题”、“记忆题”中,两人你追我赶,比分交替上升,特别是在最后难度系数超高的“记忆题”环节,双方争夺进入白热化,马鸿旭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奋起直追将比分扳平,将比赛拖入一题定胜负的加时赛环节。在最后一题的争夺中,马鸿旭脑疾手快,先抢到题目并且答对,最终凭借这关键一分获得《天才知道》第一季总冠军。
    马鸿旭在夺得冠军后激动地流下热泪,“感谢我的母校武汉大学,它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我希望这个节目播出以后,让更多的初中生、高中生、甚至大学生能够看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也让我们感受到知识让人更有魅力。”马鸿旭说。比赛结束后,马鸿旭将接受节目组邀请赴英国游学。
    马鸿旭夺冠《天才知道》的消息传出后,在师生和网友中引起热烈反响。网友“OrangeXUCHEN”说,“看《天才知道》我热泪盈眶了!马鸿旭,谢谢你的鼓励,你拿出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面貌!你是当之无愧的NO.1。”网友“sin岚”说,“这是一场让人热血沸腾的巅峰对决,马鸿旭的自信、严堃的淡定都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带给观众满满的正能量。”
    据了解,历时数月的《天才知道》节目从筹备以来,一直受到武汉大学师生的关注。今年3月,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陈力一行来校商讨合作录制《天才知道》节目,并希望与武汉大学120年校庆相结合,拍摄一期令人心折的节目,展示武汉大学厚重文化底蕴和当代学子风采。
    5月19日,《天才知道》节目组来校现场录制,在1200位观众的助威声中,100名通过自主报名和学院推荐的武大学子进行是非题的淘汰赛。最终8位学子脱颖而出,参加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演播室举行的专场复赛。6月15日,在武汉大学专场决赛中,马鸿旭和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文学院彭飞宇,以及13岁举办个人画展的天才少女、经济管理学院杨雪儿等一起展现实力超群的“珞珈style”。其中,马鸿旭以不失一题的成绩打破北大专场冠军的得分纪录,成为开赛以来单场得分王。
 

边学边“玩”读直博、进名企
——武大一个班26人是“学霸”

图片3.jpg

    又到一年毕业季,与忙着为学生就业牵线搭桥的老师们不同,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0级电子商务专业班级导师赵杨正忙着给学生们写贺卡。她所带的班级早在一个月前就已全部敲定了去向。全班26名毕业生,9人被保送或考上了北大、人大等国内名校研究生;6人到东京大学、伦敦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深造;选择就业的11人则在百度和京东等互联网公司的总部找到了工作。
    四年“排头兵”保送上北大
    周若馨(保送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直博生),被同学戏称为“排头兵”——四年来上课永远坐在第一排,上课和自习一丝不苟。在去年暑假参加北京大学组织的夏令营中,周若馨凭借综合素质和两篇高质量的论文,从几百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期3名优秀的营员之一,提前拿到了北京大学研究生,并且是直博生的“门票”。
    湘妹子刘江飞被保送上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研究生,成IT技术男人堆中少见的“女儿身”。刘江飞的同学沈欣媛(被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录取)对记者说,每当其他同学遇到“欲哭无泪”的难题焦急时,刘江飞却一脸兴奋研究并做出题目。
    申研成功提早规划很关键
    傅昀和陈曦晖今年都申请到了国外高校进修研究生的机会,傅昀被美国卡内基梅陇大学的商务智能专业录取,陈曦晖被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网络科学与大数据分析专业录取。
    说到申研成功的经验,傅昀和陈曦晖均表示提早规划很关键。“我刚进大学时就确定了出国目标,根据国外大学的入学要求准备各种材料。”傅昀说,除了卡内基梅陇大学,她还收到了美国另外7所大学的offer,还获得过保送国内大学研究生的机会。
    陈曦晖在按计划准备申请材料的同时,每天从早忙到晚,她也有过崩溃、坚持不下去的阶段,那个时候就会找傅昀出来吃东西,两人一边吃一边哭,把心里的压力发泄完后回去接着学。
    导师:秘诀在于明确方向
    “这个班可以说是‘三高’毕业班。”信息管理学院学工处老师居森林说,所谓“三高”即就业质量和平台高、出国留学的学校排名靠前、被国内名校录取等,这个班级交出来的毕业成绩单在学校算是靠前的。全班每位同学都有这样的规划,甚至有的学生对毕业后5—10年的职业都有了清晰的规划,在大学生中确实比较难得。

 

2010级本科生李敏慎同时被5所美国名校录取

图片4.jpg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0级本科生李敏慎,将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同时录取他的还有罗切斯特大学、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学等4所名校的经济学博士项目,其中3所给予他全额奖学金。而这与他4年大学生涯里常泡自习室、图书馆“埋头苦干”分不开。
    作为武大首届“弘毅学堂”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班的学生,李敏慎被其他同学称为“敏神”,“每次考试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绝对的‘学霸’。”李敏慎的同学,今年也被3所国外知名高校经济学博士录取的赵泠箫笑道,在她印象里,李敏慎就没离开过图书馆。李敏慎谦虚地说,他并不是“学霸”,只是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较多。
    “大一、大二确实常泡图书馆,每天都去自习室,大三开始调整了学习时间。”李敏慎说,当时他经常要参加比赛、做科研,所以会尽量在课堂上消化老师所讲的内容,节省出来的时间就在宿舍里研究课题,大二、大三暑假也都留在学校“埋头苦干”了。
     说到申请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李敏慎表示硬实力和软实力都很重要。“比如托福、GRE的成绩,平时在校的表现等要足够硬,不能让人有拒掉你的可能。此外,科研、发表论文的经历等软实力也能加分。”李敏慎告诉记者,拿到5所大学的offer,他的运气算不错了。
    “可能是某篇论文里的一些观点打动了考官吧。”据李敏慎介绍,大学期间,他一共做了5篇左右的研究论文,涉及到环境、产业转型、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等多个领域。
    “大学期间很少出门,在武汉待了4年,连汉阳都没去过。”李敏慎表示,7月中下旬他就要出国了,很想在走之前到处转转,“算是弥补一点小小的遗憾吧!”

 

 武大学生宋卢挺:论文登上国际顶级期刊《细胞》

    宋卢挺,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读本科期间,他选择的利用基因技术来诊断和分析癌症的科研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并写完科研论文。其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细胞》上。在生命科学领域,《细胞》和《自然》《科学》属于同级别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熬夜是家常便饭  论文修改百余次
    2010年,由于成绩优秀,宋卢挺成为武汉大学-华大基因联合培养创新班的首批7名学生之一。当年3月他到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从事基因组学研究工作。在联合培养期间,宋卢挺充分利用华大基因研究院作为全球最大基因组学研究中心的平台优势,积极把握机会,在2010年第五届国际基因组大会上作主题报告,最终成为该研究院癌症单细胞研究的负责人。这让他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大三下学期,班上的同学都在搞科研项目,宋卢挺也不例外。当时他选的是“单细胞基因测序技术”。
    一直以来,宋卢挺就对医学健康很感兴趣。当时看到癌症对人类造成巨大的损失时,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就决定“碰一碰”它。这时,他想到学以致用,用基因技术全新技术来研究、剖析癌症。
这是个大课题,对他这个新人来说,确实是个很大的挑战。初生牛犊不怕虎。宋卢挺一头扎进这个项目就是两年!
    除了吃饭,睡觉,他基本就把时间花在了这个项目上。查数据,反复实验,除了技术的要求,还面临英文科技论文写作问题。“学校学的英文,毕竟距离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差一大截。”他还四处找人请教,科技论文的语言表达,及逻辑上的完整性。
    这篇论文,他前前后后至少修改了100次以上!“只要能帮得上忙的人,我都找了,至少10个。”那段时间,熬夜是家常便饭,他平均都是每天凌晨两点睡觉。
    论文发表 他很淡定
    功夫不负有心人。3月2日,《单细胞外显子测序和揭示一例JAK2突变阴性骨髓增生性肿瘤的单克隆起源机制》在《细胞》发表,他为并列第一作者。对此,《细胞》评价道,这种全新的技术为深入研究癌症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并且为每个病人提供了个性化诊断和治疗的可能,给癌症研究带来全新的突破,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没有像别人想像的那样兴奋地大叫,甚至没有什么激动,他非常平静。“别人可能不相信。但确实我一点也不激动”。宋卢挺说,他知道,他为之付出两年的项目肯定会有收获。

   

武大“小盖茨”的创业路

图片5.jpg

    创业两年半,成功融资3次,2000万元身家,公司资产估值高达近亿元,由他设计并领衔完成的一项手机Office软件,目前全球用户已超过1000万人……
    这个拥有一系列炫目创业光环的高校“牛人”,便是武汉大学学生曹祺。年仅24岁的他,被学院老师称作武汉大学的“小比尔•盖茨”。
 
    心怀创业梦,吹尽狂沙始到金
    戴着厚厚的黑边眼镜,着装随意,却气质沉稳。初见曹祺,很难想象眼前这个小伙子就是资产过亿的科技公司创始人。
    曹祺是湖北松滋人,2006年被国际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录取。大二时,曹祺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面向全国大学生的软件类科技竞赛——火狐浏览器应用挑战赛。他参赛的作品是一项智能搜索引擎,根据评委和同行反馈的信息,曹祺意识到自己的作品中蕴藏着巨大商机。
    比赛结束后,曹祺从家人手中拉来了3万元“赞助”,跟中科院实习的同事和大学同学一起,办起了第一个公司。由于资金链断裂等困境,9个月后,曹祺第一次创业宣告失败。“正是因为首次创业的失败,才造成了我第二次创业的成功。”在曹祺看来,第一次创业尽管没有成功,但意义非凡。
    进入大三后,根据课程要求,学院安排曹祺到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实习,在这里,善于思考与发现的他,找到了人生的新目标——手机办公软件。
    随后,在国际软件学院蔡恒进教授的指导下,曹祺开始正式思考将这一创新思路付诸商业运作的可能,并从系统开发、产品推广、逐步融资等层面初拟了发展思路。
    2009年12月,通过导师介绍和朋友引荐,一位投资人主动找到曹祺,对他的移动办公软件创意投资100万元,并成立武汉橄榄无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曹祺担任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此后,公司又经历了三轮融资,目前投资后估值接近一亿。
 
    回首成功路,母校为他铺路架桥
    曹祺的公司目前主要从事移动互联网办公格式开发,曹祺说,之所以做这个产品,源于在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实习时,老师让他挑一个方向并介绍了格式开发,后来他在这个方向上逐渐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并最终决定再次创业。
    “创业之初,如果学院不提供各种实训机会,我就不可能去了解软件行业的新发展;而不了解软件行业的最新动态,我就没有信心,也没有创业的冲动。”曹祺感慨。
    在曹祺看来,创业过程是十分艰辛的,成功背后是无数的挫折和失败,自己能“挺”过来,与学校的支持和老师的鼓励分不开。
    “一个在校学生仅凭自己是完全不可能成功的,大部分时候是与他人合作。当初本科毕业时,蔡老师鼓励我创业,在这种鼓励下,我和投资人共同克服种种艰难险阻,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曹祺说。
也正是在导师蔡恒进教授的鼓励和指导下,曹祺开始有了著作权和专利的意识,而版权和专利在保护公司知识产权方面很重要,目前,公司拥有七项软件著作权和多项专利,一年的全部流水资金接近千万,已经实现盈利。
    目前,曹祺公司的产品Olive Office在全球安卓手机平台拥有近千万下载用户,分散在全球207个国家和地区,在Google官方分类排前30名,在苹果公司的iOS平台上也有数百万用户,其iPad版本在中国区分类一直位列前三名。
 
    发展无止境,学习是最好的投资
    创业两年半,拥有约2000万元身家,对于年仅24岁的曹祺来说,创业上可谓基础扎实。但在他看来,国际软件学院是自己梦开始的地方,是不断获取“财富”的源泉。
    曹祺回忆,本科毕业时,学院领导与他座谈时问了他几个问题,其中印象很深的一个是“你写的代码有100万行吗?”面对这个问题,曹祺当时并没回答上来。而如今,他和团队写的代码快1000万行了,其中ISO的代码行数就超过50万行。
    2010年本科毕业后,本可专心经营公司,但他选择了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曹祺在学术科研方面同样硕果累累。Sun Microsystems的Glassfish &MySQL全球竞赛二等奖、“花旗杯”金融与信息技术应用大赛二等奖、微软公司Imagine CUP全球竞赛中国赛区三等奖……在经营公司的同时,曹祺挤出时间参加各种比赛,提升自己的能力。
    “我是一名学生,只要有时间,我还是会像以前一样泡在图书馆。”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曹祺并不满足,“在我们这个行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得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为了跟上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步伐,曹祺打算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习能让我保持自由、主动的状态;而且每次创业决策时,老师的意见对我非常重要。”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特等奖团队

1.jpg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武汉大学代表队由3名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0级本科生组成,他们分别是罗健珲、叶阳和丁世伟,扎实的专业基础、全面的能力素质、高度的团队合作、惊人的恒心毅力使他们摘得了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唯一的特等奖。

    此次竞赛赛题要求参赛队设计并制作一双竹结构高跷模型,并由参赛队的一名队员穿着本队制作的竹高跷进行加载测试,不仅有结构设计和制作,还加入了人与结构模型的互动,增添了竞赛的趣味性、娱乐性和观赏性更强。竞赛总成绩包括计算书及设计图、结构选型与制作质量、陈述与答辩、静加载和绕标竞速测试,武汉大学代表队以领先第二名10分左右的成绩将唯一特等奖收入囊中。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由国家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由各高校轮流承办,为教育部确定的九大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竞赛的宗旨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

    据了解,罗健珲是篮球场上的MVP,现已被保送至同济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叶阳一表人才,博览群书,已被保送本院攻读硕士研究生;丁世伟为人处事严谨细致,也被保送本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我校英语辩论队获第十七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一等奖

1.jpg

    在2014年“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精英邀请赛上,我校代表队获全国一等奖,创下了我校在同类比赛中历史最好成绩。 

    本次比赛共有全国105支队伍参赛,历经3天8轮循环赛后,最终有32支队伍晋级。我校代表队由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翻译系学生付端凌、刘英伦组成,她们宏辞论道铿锵有力、英语口语流利准确,得到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 

    付端凌是2013年武汉大学十大珞珈风云学子,曾担任学校英语辩论队队长,带领辩论队包揽2013年国际辩论教育协会在华中举办的3场英文辩论赛冠军,她个人也获得了第一、三届华中英辩赛冠军等多项荣誉。刘英伦同样曾任学校英语辩论队队长,和队友们一起在各大比赛中斩获佳绩,自己也成长为了华中地区英语辩论圈里广为人知的辩手,在2013年武汉大学珞珈风云学子评选中入围50强。 

    据了解,“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创始于1997年,每年举办一届,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英语口语赛事,大赛采用英国议会制辩论制度。本次精英赛由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学习杂志社协办。

 

陆庆全:“学霸”生活很丰富

1.jpg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盛产科研“学霸”,陆庆全是其中之一。 

    2011年,陆庆全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毕业后,投奔武大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雷爱文教授门下,继续从事自己钟爱的科学研究,续写武大学子科研传奇。 

    国际刊物4篇、国内学术会议1篇、其中被SCI收录4篇、被EI收录3篇……这只是他科研成绩中的一部分。 

    迄今为止,陆庆全参与国家973、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多项,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5次,校际互访活动多次,展现出了良好的学术和科研能力。 

    在导师雷爱文的指导下,他采用新颖的设计思路,开发出了一类使用空气作为高效的自由基引发剂的绿色自由基反应,首次实现了以烯烃和炔烃化合物作为桥链的绿色自由基氧化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伯醇、仲醇、叔醇以及醛酮类化合物。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化学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杂志《德国应用化学》、《美国化学会》等杂志上发表了学术论文。 

    “不要以为我只喜欢科研。”揭开“学霸”面纱,陆庆全的生活其实丰富多彩。樱花开放期间担任学生导游、为本科生学弟学妹充当科研和人生导师、帮助硕士生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接待国外来访教授……这些角色给他带来的快乐,不亚于发表高影响因子论文所产生的成就感。 

    陆庆全还透露,从今年元旦起,他开始担任武汉大学绿色催化研究所“学生总管”一职,成为导师雷爱文名副其实的得力助手。从学术到学风,从硬件到软件,从卫生到文化……研究所被经营得有声有色。 

 

    对陆庆全来说,科研只是他的兴趣点之一。未来的路还很长,他要一一用心去体验和探索。 

 

南极科学考察的武大队员

 1.jpg